王亚朴,河南人,历任太行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福建泉州军分区副政委,厦门市委常委兼宣传部长,国家建委编译出版局副局长,建工部技术情报局副局长,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曾主编《高等教学管理》杂志和《高等教育管理文摘》。
王亚朴于1917年出生在黄河岸边河南范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孩提时没有感受过金色的童年,那时,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陷入近代史最黒暗的时期,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王亚朴的家境和广大民众过着一样的苦难生活。但是,王亚朴的父母还是期待儿子长大后能有所出息,能改变家庭的处境,故尽力把他送到家乡的私熟和高级小学读书。
高小毕业后,他以优异成绩考上不交学费的山东省立第四乡村师范学校,这对王亚朴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机,对他后来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成立于1930年的四乡师先后有谷静默、孙铁夫、段雪笙、公木等革命志士来校执教,宣传革命思想,进行爱国教育,成立了滋阳县最早的地下党支部,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
王亚朴自从进入师范学校以后,就有了较多的机会读进步书籍,也有较多机会接触先进人物和先进思想,特别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北,中华民族进一步遭受屈辱,当时作为师范生的王亚朴和许多中国青年一样,怒不可竭。从小就生长在农村与劳动人民有着深厚感情的王亚朴耳闻目睹这些残酷的现实,产生了期望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追求,1933年,他在进步老师的影响下,参加了反帝大同盟,当时他才16岁。入盟后,他以炽烈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赤诚之心,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思想而被捕入狱,关押在“济南反省院。”在狱中,他坚持民族气节和革命者的意志,与反动势力论理,参加绝食斗争进行抗议,最后取得胜利,迫使反动势力释放。王亚朴经历这次斗争和洗礼以后,更加坚定了抗日的决心,也更加坚定了为民族、为民众作出牺牲的理念。
出狱后不久,于1935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接着,又由曾担任郭沫若秘书的四乡师教师段雪笙介绍指点毅然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只身奔赴高举抗日大旗的陕北,于1935年10月在陕北云阳工农红军总部参加了红军。